懂球帝首页>动态> 懂球号> 瓜迪奥拉的完美主义:曼城战术浅析

瓜迪奥拉的完美主义:曼城战术浅析

懂球号作者: OasisD 2021-10-25 10:56

本赛季英超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瓜迪奥拉在曼城的一掷千金与针对性战术打造已经近乎成型。上赛季欧冠咫尺之遥而功亏一篑。他能帮助曼城实现最终的梦想吗?曼城又能帮助他实现最终梦想吗?

现在欧洲足球战术风格与战术理念的更新淘汰速度飞快,教练员之间见招拆招的能力越来越强,一个成体系的战术打法最多只能拥有1-2个赛季的辉煌期,随后便迅速被战术破解并走下神坛。这就迫使教练员在有限的阵型选择之中融合并开发不同的战术理念与思维,对既有战术进行不断升级与调整。瓜迪奥拉(Josep Guardiola i Sala),二十一世纪取得冠军头衔最多的教练员,从巴塞罗那到慕尼黑再到如今的曼彻斯特,他对足球的理解似乎永远要超前于这个时代,可以说瓜迪奥拉的定位是一名影响了当今足球发展进程的旗帜性教练员,他对于技战术精益求精到几乎偏执,以求开发出阵中球员最大的潜能,瓜迪奥拉的足球理念像是一部复杂精密的仪器,似乎为手下所有球员都准备了针对性的战术布置,运转良好时无比顺畅,但前期的组装调配磨合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简单的场上位置图,试着解析一下瓜迪奥拉治下曼城的足球理念。

球队初始阵型站位:1-4-3-3:

与巴塞罗那与拜仁时期不同的是,替补席深度的提升得以让瓜迪奥拉在球员选择和搭配层面拥有更多的空间,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同一位置上技战术特点不同的球员的选择也迫使瓜迪奥拉不得不将在巴塞罗那与拜仁时期已经搭建成熟的整体战术思维做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甚至是改变。

有球阶段阵型变化1:

正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当今足球有着向更加激进的三后卫阵型倾斜的趋势,球队更多的进攻属性被开发,这一趋势出现归根到底的原因是随着例如马德里竞技一类的高强度高体系化的防守能力突出的球队的涌现,传统的阵地进攻由于其固有的本方参与进攻人数少于对方参与防守人数的先天劣势,在对抗具有完整防守体系的球队时更加难有突破。同时单后腰承担的防守压力过大,对于球员能力要求过高,在当今欧洲足坛已经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在稳固中后场防守的同时通过阵型调整在有球阶段投入更多的进攻球员成为教练员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上图可见,当右边锋(EXT D)位置使用顺足(右脚)球员,左边锋(EXT I)使用逆足(右脚)球员,且左边后卫(LAT I)使用进攻属性更强的顺足(左脚)球员时。瓜迪奥拉限制一侧边后卫插上进攻的比重,右边后卫内收至中场位置与两名中后卫以及后腰球员形成中场中路的菱形站位,整体阵型的进攻重心向左侧边路倾斜,右边锋拉边保持进攻阵型整体对于场地宽度的利用,左边锋内收至对方肋部空间同时保持与插上的左边后卫在边路的人数优势与呼应,两名中前卫场上位置整体前压,与后腰以及中锋形成两个三角位置关系,保持中路足够的出球线路,看似中前场的5名参与进攻的球员横向一字排开,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场地的纵深空间,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在下面会有进一步的讲解。

有球阶段阵型变化2:

当针对对方整体阵型与球员技战术特点派出防守能力更加突出的两侧边后卫球员,且一侧边锋选择逆足球员,中前卫位置选择具备后插上能力的球员时。瓜迪奥拉对于球队在有球阶段的战术布置则是:

逆足边锋的同侧边后卫位置内收前压,与后腰球员形成中路的“双后腰”,利用边后卫自身的防守属性增强中场的丢球拦截能力,缓解单后腰的防守压力与横向移动距离的短板。同时由于该边后卫没有套边下底的战术任务,大大缩短了由攻转守阶段回防的距离,加之边后卫在转身速度与回防速度方面的自身属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边路防守的落位率。

同时,弱侧边后卫同样内收至中路位置,与两名中后卫形成“三后卫”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与身前的边后卫和后腰球员形成中路的“五边形”站位。进攻层面上保证了对于中场空间位置的占据,形成大量出球线路,同时与内收的两名中前卫球员形成纵深的三角位置关系与出球线路; 防守层面上由于两名边后卫没有采用传统的套边战术,事实上后防线4名球员与后腰的位置保证了阵型的整体防守比重并未被削弱。

中前场方面:左右边锋最大限度的拉开阵型宽度,破坏对方防线球员的相对位置关系,两名中前卫前压至对方中后卫与同侧边后卫之间的肋部区域,吸引对方中场防守球员回撤以压缩对方整体的防守阵型,削弱失去球权后对方进行快速反击对于本方后防线造成的威胁。同时利用后腰进行大范围横向转移寻求对方后防线在整体横向移动时形成的边路破口。

有球阶段阵型变化3:

相对于已经足够“激进”的三后卫阵型,充足的高水平球员储备这一资本使得瓜迪奥拉建立了更加疯狂甚至于不合常理的“二后卫”阵型。

在左右边后卫的选择上,瓜迪奥拉彻底抛弃了对于进攻型边后卫的使用,左边后卫内收至中场中路与单后腰一同增加中路正面防守硬度,右边后卫内收至中场中路充当实际意义上的“右边前卫”,具备优秀进攻能力的右中前卫则大幅度前插与中锋一同形成禁区内的两个接应点。整体上看,在中前场的有球阶段,瓜迪奥拉的球队的阵型为“1-2-4-4”。

在这一阵型变化中,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两名边后卫自身的防守能力,通过提升中场区域局部反抢强度,自然形成由攻转守阶段中高位逼抢的针对性战术。同时由于两名边后卫在有球阶段位于中场位置,在球队由中高位逼抢向中后场阵地防守的转换时大大缩短了他们的回防跑动距离,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球队在各防守阶段的整体性与防守效率。

同时,具有出色出球与射门能力的中前卫球员(德布劳内或B席)通过后插上保证了球队禁区内的进攻点数量,或者通过禁区外的远射完成二次进攻。

有球阶段中前场1-3-4-3位置关系:

与克洛普通过后腰回撤形成“三后卫”不同的是,瓜迪奥拉通过右边后卫的内收与两名中后卫形成三人中路防线,既保证了后腰固有的上场位置与职能,同时避免了由于后腰位置的后移而对于中路两名中前卫压上参与进攻的限制。

逆足边锋内切至对方防线肋部区域以及边后卫套边下底的设计在面对四后卫阵型的球队形成的效果为:边后卫套边后,与之对位的是对方的边后卫以及横向移动协防保护的同侧中后卫,而与内收至肋部区域的边锋对位防守的是对方边前卫或后腰,本方边锋一方面可以对对方中路的防守形成扰乱,同时内收至对方肋部区域接球后可直接面对对方同侧中后卫。

一方面提高突破成功率,另一方面可以为中锋创造只与对方一名中后卫对抗的1x1局面,而非传统意义上边路2x2(本方边后卫+本方边锋)x(对方边后卫+对方边前卫),禁区内1x2(本方中锋)x(对方两名中后卫)的局面,甚至可以形成禁区内瞬间的2x1(本方中锋+前插的中前卫)x(对方一名中后卫)的局面,以增加中路抢点成功率。

中前场进攻站位“扁平化”?No, “拉链化”

关于之前我们存在的“看似中前场的5名参与进攻的球员横向一字排开,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场地的纵深空间”的疑问,我们通过球员的场上位置结合跑动线路进行分析。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场球员持球确定进攻方向后,瓜迪奥拉要求进攻一侧套边的边后卫,内收至肋部区域的边锋,中路前插的两名中前卫以及阵型最前端的中锋进行前后交叉跑动,撕扯对方整体防线或对方特定区域内防守球员的位置。这样的跑动如同“拉链”一般纵向拉开空当。

个人观点认为,这是一种面对高强度高组织性后场阵地防守的球队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

若对方防守策略为区域防守,通过交叉撕扯可以形成瞬间的某一区域内的进攻人数优势而形成突破点。

若对方防守策略为人盯人防守或区域结合人盯人防守时,通过向外撕扯可以将某一区域内的防守球员带离,形成防守球员身后空当,或通过向内撕扯进一步压缩防线高度,形成大禁区线附近位置的空当完成远射。

瓜迪奥拉在经历了与穆里尼奥时期皇马的对抗,以及英超各种中小俱乐部“摆大巴”阵型的纠缠后,看来已经逐渐适应并寻找到了破解的方式。

无球阶段中前场防守:

关于无球阶段的战术布置,瓜迪奥拉沿用了其在巴塞罗那和拜仁慕尼黑的中前场逼抢的基本理念并做了细节上的修正。

瓜迪奥拉否定了“第一时间逼抢”的理念,将逼抢的主战场设定在对方半场的中场区域。允许对方将球带出禁区并进入中场区域,阵型整体内收,两名边锋与中锋回撤至中场,与两名中前卫以及后腰形成中路的“3-3”的6人小组,同时两名中后卫位置前压与3名中场球员形成“2-3”的次级防线,通过针对对方中场中路区域进行空间压缩与切断传球线路,尤其是向两侧边路的传球线路,以减轻边路防守压力。

无球阶段中前场边路防守:

当对方边路球员持球时,瓜迪奥拉的球队通过基础的人盯人防守完成对可能的传球线路的切断,同时整体阵型向有球一侧进行倾斜,压缩对方对于球场空间的有效利用率,迫使对方进行大范围的长传转移,以完成高空球的拼抢与拦截。

总结:

关于瓜迪奥拉的曼城一线队的战术分析就到这了,本赛季到目前为止曼城在英超诸强压力下表现中规中矩,但这不能否定瓜迪奥拉对于这支球队的改造与提升。另一方面,在离开巴塞罗那之后,瓜迪奥拉至今仍未在欧冠赛场上再次证明自己,上赛季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让俱乐部注定心有不甘。在赢得了英格兰本土所有荣誉的同时也越发渴望将欧冠冠军奖杯揽入怀中。那么,在拥有了堪称豪华的阵容,瓜迪奥拉和曼城最终能够完成相互的成全吗?

懂球号作者: OasisD

不代表懂球帝观点

严禁商业机构或公司转载,违者必究;球迷转载请注明来源“懂球帝”

热门评论(1)

2021-10-25 11:49:03

68

所有关于技战术分析的帖子,不管内容好坏,先赞一个

更多精彩评论